6 岁的小航被送到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时,已经有整整三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他总是缩在角落,对周围的呼唤充耳不闻,唯一的表达方式是用尖锐的哭叫宣泄情绪。谁也没想到,这漫长的沉默会在十年后被一句 “妈妈” 彻底打破,而这背后,是星贝育园老师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专业引导。
刚入学时,老师们发现小航并非完全丧失语言能力,而是因自闭症导致的社交障碍与感官敏感,让他主动封闭了语言表达的通道。为了打开小航的心门,星贝育园的教师团队为他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语言唤醒计划。他们从最基础的非语言互动开始,用夸张的表情和缓慢清晰的口型与小航交流,试图吸引他的注意力。每次小航投来目光,老师都会立刻给予鼓励,用温柔的微笑和竖起的大拇指告诉他:“你做得很棒”。
在日常相处中,老师们细心观察小航的兴趣点,发现他对色彩鲜艳的卡片格外关注。于是,他们将卡片与简单的词语结合,做成视觉提示板。每当老师指着卡片上的苹果图案,清晰地说出 “苹果” 时,小航的眼神会短暂聚焦。虽然起初他没有任何回应,但老师们依然坚持每天重复这样的互动,让语言与实物在小航的认知里建立联系。
随着时间推移,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开始尝试引导小航模仿发音。他们用夸张的口型示范每个音节,把小航的小手放在自己喉咙处,让他感受声带的震动。从最简单的 “啊”“哦” 开始,小航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勉强发出相似的音。但老师们从不着急,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换来热烈的掌声与拥抱。
为了帮助小航将发音融入生活场景,学校创造了无数真实的沟通机会。当小航想要喝水时,老师不再直接递上水杯,而是指着水杯缓慢清晰地说:“水 ——”,耐心等待他尝试模仿。起初小航会因着急而哭闹,但在日复一日的引导下,他逐渐明白,开口表达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记得在星贝育园,一个平常的午后,小航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来探望。当妈妈走到他面前,轻声呼唤他的名字时,奇迹发生了 —— 小航抬起头,清晰地喊出了 “妈妈”!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热泪盈眶,几年的坚持,终于等来了这声跨越无数障碍的呼唤。
如今的小航,不仅能主动表达需求,还能与老师、同学进行简单的对话。他的蜕变,是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无数教育奇迹的缩影。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坚信,即使是最沉默的孩子,也能在科学的引导与温暖的陪伴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之路。十年开口路,见证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更是星贝育园用爱与专业为自闭症儿童点亮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