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干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但错误的干预方式可能适得其反。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发现,许多家长和干预者急于求成,采用强迫说话的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伤害。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理解或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一些孩子可能很少主动说话,或者在与人交流时表现得回避、退缩。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和干预者出于“为孩子好”的心态,会不断要求孩子开口说话,甚至在孩子拒绝或表现出抗拒时,通过批评、惩罚等方式强迫他们发声。
然而,这种强迫性的语言干预忽略了自闭症儿童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变化和外部压力非常敏感,强迫他们说话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比如,孩子可能在反复被要求说话后,对语言交流场景产生本能的排斥,原本就薄弱的语言学习兴趣被彻底扼杀。而且,强迫行为破坏了孩子与干预者、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孩子会对干预过程产生抵触,不愿意配合后续任何康复训练。
星贝育园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尊重孩子的节奏和意愿,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才能真正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绘本共读等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将语言学习自然融入其中。当孩子在玩积木时,家长或干预者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如“我们搭一个高高的房子”“这块积木放在这里”,不需要强迫孩子回应,而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此外,观察孩子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也至关重要。自闭症儿童虽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可能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传递信息。当孩子用手指向水杯,可能是表达口渴的需求,这时及时给予回应和满足,并同步说出“你想喝水”,帮助孩子建立语言与需求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引导孩子尝试用语言表达。
语言干预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的过程,强迫自闭症儿童说话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伤害。家长和干预者应遵循星贝育园倡导的科学方法,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陪伴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逐步打开语言交流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