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贝育园,老师们时常会观察到自闭症孩子们在尝试跳绳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时,遭遇诸多困境,难以顺利掌握。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我们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提升运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闭症孩子在感知觉方面存在明显异常,这对跳绳学习形成了巨大阻碍。跳绳要求精准的本体觉和空间知觉。本体觉让正常孩子清晰感知自身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能轻松调控手臂甩绳力度、高度,以及双腿跳跃的时机与高度。然而,自闭症孩子本体觉发展滞后,无法准确判断甩绳力度,难以把握绳子高度与自身起跳时机。在空间知觉上,他们对绳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感知模糊,无法预判绳子何时到达脚下,致使起跳时机总是出错,频繁出现过早或过晚起跳,导致跳绳失败。
运动协调能力不足也是关键问题。跳绳虽看似简单,实则需身体多部位高度协同。手臂有节奏甩绳,双腿精准起跳与落地,同时身体保持平衡。但自闭症孩子大肌肉运动协调能力普遍较弱,身体各部位缺乏有效配合。例如,部分孩子甩绳速度和节奏不稳定,且手臂动作与双腿反应脱节,起跳高度也参差不齐,使得连续跳绳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跳绳的进程。
认知理解能力的差异同样影响深远。跳绳有其规则与技巧,需要孩子理解动作先后顺序及内在联系。普通孩子能快速领会老师讲解的跳绳步骤,但自闭症孩子在理解抽象指令和概念时困难重重。他们难以将老师的语言转化为具体行动,不明白甩绳与跳跃间的逻辑关系,只能盲目机械尝试,始终抓不住跳绳的关键要点。
心理情绪因素不容忽视。自闭症孩子对新事物、新活动常怀有恐惧与抵触心理。跳绳作为具有挑战性的新活动,面对多次失败,他们极易产生挫败感,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由于内心自我认知,在星贝育园,他们也会担心失败被老师批评,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进一步干扰身体协调性与动作发挥,让跳绳学习难上加难。
针对这些问题,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制定了个性化干预引导方案。在感知觉训练上,通过专业器材和游戏,帮助孩子增强本体觉与空间知觉。在运动协调能力培养方面,从简单的身体部位协调练习入手,逐步过渡到跳绳相关动作训练。讲解跳绳技巧时,采用实物演示、分解动作等更形象直观的方式。同时,密切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恐惧。相信通过这样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干预引导,自闭症孩子能够逐步突破跳绳学习的障碍,提升自身运动能力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