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医学上尚未有完全治愈孤独症的方法,也就是说,从生理层面彻底 “变回正常人” 存在很大难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孤独症孩子无法取得显著进步。
在广州星贝育园,老师们深知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症状表现和发展潜力。学校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为孩子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社交能力培养方面,星贝育园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各种集体活动。在 “小小社交家” 课程中,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教师们会引导孤独症孩子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尝试理解他人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回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孩子从最初的对他人不理不睬,逐渐能够参与到简单的互动中,开始学会分享玩具、与同伴交流想法。
语言发展也是孤独症孩子面临的一大障碍。星贝育园的教师们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从最基础的发音训练开始,教师们通过夸张的口型和丰富的表情,引导孩子模仿。在课堂上,会设置各种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使用语言表达需求。不少孩子在入学时几乎没有语言能力,经过在星贝育园的学习,能够说出简单的句子,甚至与他人进行简短的对话。
在行为规范方面,星贝育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孤独症孩子常常存在一些刻板行为,如摇晃身体、拍手等。教师们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孩子减少这些行为。当发现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教师会及时拿出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如一本精美的绘本或一个有趣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参与到其他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