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许多家长曾带着焦虑倾诉:“孩子听到我分享开心的事,只是重复我的话,眼神始终停留在玩具上。” 面对自闭症儿童在情感分享时的 “冷漠” 表现,我们始终相信,每颗封闭的心都藏着尚未被唤醒的情感种子,需要用充满耐心的 “情感翻译器” 和量身定制的互动方式,轻轻叩开他们感知他人情绪的大门。
自闭症儿童并非缺乏情感,而是常常因 “情感解读障碍” 无法准确捕捉他人的情绪信号。为此,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将 “情绪识别” 转化为直观的 “视觉化游戏”。在 “表情猜猜乐” 环节,老师会戴上绘有 “微笑”“流泪”“生气” 等表情的卡通面具,夸张地做出对应动作:扬起嘴角时举起糖果,皱眉时捂住耳朵,让孩子们通过 “表情符号→行为结果” 的关联,理解不同情绪背后的含义。对于喜欢积木的孩子,老师会用积木搭建 “情绪城堡”—— 红色积木代表愤怒(“像火山要喷发”),蓝色积木代表悲伤(“像乌云下的小雨”),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感。这种将情绪 “具象化” 的方式,帮助孩子们逐渐建立起 “他人表情变化→情感状态” 的初步认知。
“情感回应” 的前提是建立安全感。在星贝育园的 “情感分享角”,老师们会刻意用 “自我暴露” 的方式拉近距离:“今天老师走路差点摔倒,心里‘砰砰’跳,好害怕呀!” 同时做出捂胸口、睁大眼睛的动作,引导孩子观察并模仿简单的回应 —— 哪怕只是递来一个安抚玩具,也会立刻得到真诚的感谢:“谢谢你看出我害怕了,这个小熊让我感觉好多啦!” 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我们会通过 “拥抱计时器” 建立肢体接触的安全感:用彩色沙漏设定 30 秒拥抱时间,当沙子流完时,老师会笑着说:“现在我充满能量了,因为你的拥抱让我很温暖!” 这种有边界的情感互动,让孩子们在熟悉的节奏中逐渐理解:“我的一个小动作,能让别人开心或安心。”
每个孩子的情感唤醒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热衷观察自然,我们就带他们一起照顾园区的小兔子:“你看兔兔耳朵耷拉下来了,它是不是饿了?我们喂它吃胡萝卜,它会开心地摇耳朵哦!” 在照顾小生命的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学会关注他人(甚至小动物)的需求,并产生 “我能让对方变好” 的主动回应意识。我们还特别设计了 “情感回声” 环节:当孩子主动做出哪怕最微小的情感反馈(比如对哭泣的同伴递纸巾),老师会立即用夸张的语气 “回声”:“你看到小雨哭了,给她纸巾,这是‘关心’的感觉呀!你做得太棒了!” 这种及时且具体的正向强化,让孩子们清晰感知到自己行为与他人情感变化的关联。
曾有位妈妈在反馈中哽咽:“当我说起今天上班很累,孩子主动把我的拖鞋摆到脚边时,我等这一刻等了三年。” 在星贝育园,这样的 “情感微光” 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用无数个充满童趣的情绪游戏、有温度的互动设计,为自闭症儿童打造从 “观察情感” 到 “尝试回应” 的阶梯。我们深知,情感连接的建立无法一蹴而就,但每一次目光的短暂交汇、每一个主动的微小动作,都是孩子们突破 “冷漠” 外壳的勇敢尝试。正如园区走廊上那句标语:“你的每一次回应,都是世界收到的最温暖的礼物。” 在这里,我们愿做永远带着火种的引路人,陪孩子们慢慢点亮属于自己的情感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