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贝育园,我们专注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日常对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入微。其中,秋千区域是一个能展现孩子独特行为的重要场所。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自闭症孩子只钟情于一种秋千荡法,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他人怎样示范新玩法,他们都始终坚持自己熟悉的那一种。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从自闭症孩子的感官特性来看,感觉统合失调是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秋千荡法所产生的前庭觉刺激对他们而言极为关键。对于某些自闭症孩子,特定的荡法,如缓慢且小幅度的前后摆动,能给予他们稳定、可预测的前庭觉输入。这种刺激与他们大脑所期望的感官体验相契合,从而让他们感到舒适与安心。与之相反,大幅度、快速的荡法产生的强烈前庭刺激,可能会使他们的感官系统不堪重负,引发不适甚至焦虑,所以他们会本能地回避新的荡法。
此外,自闭症孩子有着强烈的秩序感需求,刻板行为在他们身上较为常见。重复固定的秋千荡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可掌控的模式,能构建起一个熟悉且安全的环境。在这个模式中,他们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切尽在掌握。这种可预测性极大地减少了外界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在秋千游戏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定。
在星贝育园,我们不会对自闭症孩子只钟情一种荡法的行为坐视不管,而是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干预引导措施。
首先,专业教师会进行长期且细致的观察。我们会记录孩子荡秋千时的诸多细节,包括面部表情,是放松愉悦还是紧张不安;动作姿态,身体是否僵硬或自然舒展;持续时间,每次荡秋千能维持多久等。通过这些详细记录,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偏好和内在需求。例如,若发现孩子在小幅度荡法时眼神专注、身体放松,而面对新荡法时出现哭闹、抗拒的行为,教师就能初步判断孩子对前庭刺激的接受程度和敏感点。
接着,依据观察结果,我们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于因感觉统合问题偏好单一荡法的孩子,教师会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适应不同强度的前庭刺激。从极其细微的变化开始,比如在原本缓慢小幅度荡法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一点点摆动幅度,同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鼓励和身体上的支持,如握住孩子的手给予安全感,让他们在安全的氛围中逐步拓展对前庭刺激的接受范围。教师会温柔地对孩子说:“宝贝,我们轻轻地再荡高一点点,就像蝴蝶轻轻飞高一点,老师会一直陪着你哦。” 以此帮助孩子克服对新刺激的恐惧。
对于刻板行为较为突出的孩子,我们采用逐步引入变化的策略。在不改变孩子基本荡法的前提下,巧妙地融入一些小变化。比如在秋千上安装能发出轻柔声音的铃铛,让孩子在荡秋千时听到悦耳的声响,增加听觉上的新鲜体验;或者在特定的时间,如每周的 “秋千探索日”,鼓励孩子在原有荡法上增加一个简单动作,像轻轻触摸悬挂在旁边的彩色气球,引导孩子在熟悉的基础上慢慢接受变化,逐步打破刻板行为模式。
在星贝育园,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个自闭症孩子在秋千上的独特表现,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通过持续的细致观察、科学的分析以及积极有效的干预引导,我们致力于帮助每一个自闭症孩子在秋千游戏中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只钟情一种荡法的局限中走出来,勇敢地探索更多游戏的乐趣,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